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温里剂
理中丸
【组成】人参、干姜、炙甘草、白术
【主治】①脾胃虚寒证。脘腹绵绵作痛,喜温喜按,呕吐,大便稀溏,脘痞食少,畏寒肢冷,口不渴,舌淡苔白润,脉沉细或沉迟无力。
②阳虚失血证。便血、吐血、衄血或崩漏等,血色暗淡,质清稀,面色㿠白,气短神疲,脉沉细或虚大无力。
③中阳不足,阴寒上乘之胸痹;脾气虚寒,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;中阳虚损,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。
小建中汤
【组成】桂枝、炙甘草、大枣、芍药、生姜、胶饴
【主治】中焦虚寒,肝脾失调,阴阳不和证。腹中拘急疼痛,喜温喜按,神疲乏力,虚怯少气;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面色无华;或伴四肢酸楚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舌淡苔白,脉细弦。
吴茱萸汤
【组成】吴茱萸、人参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①胃寒呕吐证:食谷欲呕,或兼胃脘疼痛,吞酸嘈杂,舌淡,脉沉弦而迟。
②肝寒上逆证:干呕吐涎沫,头痛,巅顶痛甚,舌淡,脉沉弦。
③肾寒上逆证:呕吐下利,手足厥冷,烦躁欲死,舌淡,脉沉细。
大建中汤
【组成】蜀椒、干姜、人参、胶饴
【主治】中阳衰弱,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。腹痛连及胸脘,痛势剧烈,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,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,呕吐剧烈,不能饮食,手足厥冷,舌质淡,苔白滑,脉沉伏而迟。
四逆汤
【组成】炙甘草、干姜、生附子
【主治】少阴病,心肾阳衰寒厥证。四肢厥逆,恶寒蜷卧,神衰欲寐,面色苍白,腹痛下利,呕吐不渴,舌苔白滑,脉微细。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者。断,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脉微欲绝者”,可加猪胆汁,名“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”,既防寒邪拒药,又引虚阳复引于阳中,是反治兼反佐法。
回阳救急汤
【组成】熟附子、干姜、人参、炙甘草、白术、肉桂、陈皮、五味子 茯苓、半夏、麝香
【主治】寒邪直中三阴,真阳衰微证。四肢厥冷,神衰欲寐,恶寒蜷卧,吐泻腹痛,口不渴,甚则深寒战栗,或指甲口唇青紫,或吐涎沫,舌淡苔白,脉沉微,甚或无脉。
当归四逆汤
【组成】当归、桂枝、芍药、细辛、炙甘草、通草、大枣
【主治】血虚寒厥证。手足厥寒,或腰、股、腿,足,肩臂疼痛,口不渴,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细而欲绝。
阳和汤
【组成】熟地黄、麻黄、鹿角胶、白芥子、肉桂、生甘草、炮姜炭
【主治】阴疽。如贴骨疽、脱疽、流注、痰核、鹤膝风等,患处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,酸痛无热,口中不渴,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迟细。黄芪桂技五物汤
【组成】黄芪、芍药、桂枝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血痹证。肌肤麻木不仁,微恶风寒,舌淡,脉微涩而紧。亦可用于气虚血滞中风之后,半身不遂,或肢体不用,或半身汗出,肌肉消瘦,气短乏力,以及产后、经后身痛等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表里双解剂
大柴胡汤
【组成】柴胡、黄芩、芍药、半夏、枳实、大黄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少阳、阳明合病。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呕不止,郁郁微烦,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,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,舌苔黄,脉弦数有力。
防风通圣散
【组成】防风、荆芥、连翘、麻黄、薄荷、川芎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山栀、大黄、芒硝石
【主治】风热壅盛,表里俱实证。憎寒壮热,头目昏眩,目赤睛痛,口苦口干,咽喉不利,胸膈痞闷,咳呕喘满,涕唾稠黏,大便秘结,小便赤涩,舌苔黄腻,脉数有力。并治疮疡肿毒,肠风痔漏,丹斑瘾疹等。
葛根黄芩黄连汤
【组成】葛根、炙甘草、黄芩、黄连
【主治】表证未解,邪热入里证。身热下利,胸院烦热,口干作渴,喘而汗出,舌红苔黄,脉数或促。
石膏汤
【组成】石膏、黄连、黄柏、黄芩、香豉、栀子、麻黄
【主治】伤寒表证未解,里热炽盛证。壮热无汗,身体沉重拘急,鼻干口渴,烦躁不眠,神昏谵语,甚或发斑,脉滑数。
五积散
【组成】白芷、川芎、炙甘草、茯苓、当归、肉桂、芍药、半夏、陈皮、枳壳、麻黄、苍术
【主治】外感风寒,内伤生冷证。身热无汗,头痛身疼,项肯拘急,胸满恶食,呕吐腹痛,以及妇女血气不和,心腹疼痛,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补益剂
四君子汤
【组成】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
【主治】脾胃气虚证。面色萎白,语声低微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脉虚弱。
参苓白术散
【组成】莲子肉、薏苡仁、缩砂仁、桔梗、白扁豆、白茯苓、人参、甘草、白术、山药、枣
【主治】脾虚证盛证。饮食不化,胸脘痞闷,肠鸣泄泻,四肢乏力,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腻,脉虚缓。
完带汤
【组成】白术、山药、人参、白芍、车前子、苍术、甘草、陈皮、黑芥穗、柴胡
【主治】脾虚肝郁,湿浊带下。带下色白,清稀如涕,面色㿠白,倦怠便溏,舌谈苔白,脉缓或濡弱。
补中益气汤
【组成】黄芪、炙甘草、人参、当归、橘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白术
【主治】①脾虚气陷证。饮食减少,体倦肢软,少气懒言,面色萎黄,大便稀溏,舌淡脉虚;以及脱肛,子宫脱垂,久泻久痢,崩漏等。
②气虚发热证。身热自汗,渴喜热饮,气短乏力,舌淡,脉虚大无力。
玉屏风散
【组成】防风、黄芪、白术、大枣
【主治】表虚自汗。汗出恶风,面色㿠白,舌淡苔薄白,脉浮虚。亦治虚人腠理不固,易感风邪。
生脉散
【组成】人参、麦门冬、五味子
【主治】①温热、暑热,耗气伤阴证。汗多神疲,体倦乏力,气短懒言,咽于口渴,舌干红少苔,脉虚数。
②久咳伤肺,气阴两虚证。干咳少痰,短气自汗,口干舌燥,脉虚细。
四物汤
【组成】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
【主治】营血虚滞证。头晕目眩,心悸失眠,面色无华,妇人月经不调,量少或经闭不行,脐腹作痛,甚或瘕块硬结,舌淡,口唇、爪甲色淡,脉细弦或细涩。
归脾汤
【组成】白术、当归、茯神、黄芪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人参、木香、炙甘草
【主治】①心脾气血两虚证。心悸怔忡,健忘失眠,体倦食少,面色萎黄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②脾不统血证。便血,皮下紫癫,妇女崩漏,月经超前,量多色淡,或淋漓不止,舌淡,脉细弱。
当归补血汤
【组成】黄芪、当归
【主治】血虚发热证。肌热面赤,烦渴欲饮,脉洪大而虚,重按无力,亦治妇人经期、产后血虚发热头痛,或疮场溃后,久不愈合者。
内补黄芪汤
【组成】黄芪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人参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白芍药、远志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痈疽溃后,气血皆虚。溃处作痛,倦息懒言,神疲,寐少,自汗口干,间或发热经久不退,脉细弱,舌淡苔薄。
炙甘草汤
【组成】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生地黄、阿胶、麦门冬、麻仁、大枣、清酒
【主治】①阴血阳气虚弱,心脉失养证。脉结代,心动悸,虚羸少气,舌光少苔,或质干而瘦小者。
②大便干结,脉虚数。虚劳肺痿。干咳无痰,或咳吐涎沫,量少,形瘦短气,虚烦不眠,自汗盗汗,咽千舌燥,大便干结,脉虚数。
泰山磐石散
【组成】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川续断、黄芩、白术、川芎、芍药、熟地黄、砂仁、炙甘草、糯米
【主治】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、滑胎。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,面色淡白,倦息乏力,不思饮食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滑无力,或沉弱。
八珍汤
【组成】人参、白术、白茯苓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炙甘草
【主治】气血两虚证。面色萎白或无华,头晕目眩,四肢倦怠,气短懒言,心悸怔仲,饮食减少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或虚大无力。
人参养荣汤
【组成】黄芪、当归、桂心、炙甘草、橘皮、白术、人参、白芍、熟地黄、五味子、茯苓、远志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心脾气血两虚证。倦怠无力,食少无味,惊悸健忘,夜寐不安,虚热自汗,咽干唇燥,形体消瘦,皮肤干枯,咳嗽气短,动则喘甚;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,寒热不退,疮口久不收敛。
六味地黄丸
【组成】熟地黄、山萸肉、干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
【主治】肝肾阴虚证。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盗汗,遗精,消渴,骨蒸潮热,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牙齿动摇,足跟作痛,小便淋沥,以及小儿囟门不合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。
左归丸
【组成】大怀熟地、山药、枸杞、山茱萸、川牛膝、鹿角胶、龟板胶、菟丝子。
【主治】真阴不足证。头晕目眩,腰酸腿软,遗精滑泄,自汗盗汗,口燥舌干,舌红少省,脉细。
左归饮
【组成】熟地、山药、枸杞子、炙甘草、茯苓、山茱萸
【主治】真阴不足证。腰酸遗泄,盗汗,口燥咽干,口渴欲饮,舌尖红,脉细数。
大补阴丸
【组成】熟地黃、龟板、黄柏、知母、炒猪脊髓、蜜
【主治】阴虚火旺证。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咳嗽咯血,心烦易怒,足膝疼热或痿软,舌红少苔,尺脉数而有力。
虎潜丸
【组成】黄柏、龟板、知母、熟地黄、陈皮、白芍、锁阳、虎骨、干姜
【主治】肝肾不足,阴虚内热之痿证。腰膝酸软,筋骨酸弱,腿足消瘦,步履乏力,或眩晕,耳鸣,遗精,遗尿,舌红少苔,脉细弱。
一贯煎
【组成】北沙参、麦冬、当归身、生地黄、枸杞子、川楝子。
【主治】肝肾阴虚,肝气郁滞证。胸脘胁痛,吞酸吐苦,咽干口燥,舌红少津,脉细弱或虚弦。亦治疝气瘕聚。
石斛夜光丸
【组成】天门冬、人参、茯苓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菟丝子、甘菊花、草决明、杏仁、干山药、枸杞、牛膝、五味子、蒺藜、石斛、肉苁蓉、川芎、炙甘草、枳壳、青葙子、防风、川黄连、乌犀角、羚羊角
【主治】肝肾不足,阴虚火旺证。瞳神散大,视物昏花,羞明流泪,头晕目眩,以及内障等症。
图片
补肺阿胶汤
【组成】阿胶、牛蒡子、甘草、马兜铃、杏仁、糯米
【主治】肺虚热盛。咳嗽气喘,咽喉干燥,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,脉浮细数,舌红少苔。
人参蛤蚧散
【组成】蛤蚧、杏仁、炙甘草、人参、茯苓、贝母、桑白皮、知母
【主治】咳久气喘,痰稠色黄,或咳吐脓血,胸中烦热,身体日渐羸瘦,或面目浮肿,脉浮虚,或日久成为肺痿。
肾气丸
【组成】干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泽泻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桂枝、附子
【主治】肾阳不足证。腰痛脚软,身半以下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,或小便反多,入夜尤甚,阳痿早泄,舌淡而胖,脉虚弱,尺部沉细;以及痰饮,水肿,消渴,脚气,转胞等。
右归丸
【组成】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鹿角胶、杜仲、肉桂、当归、制附子。
【主治】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证。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,畏寒肢冷,腰膝软弱,阳痿遗精,或阳衰无子,或饮食减少,大便不实,或小便自遗,舌淡苔白,脉沉而迟。
右归饮
【组成】熟地、山药、枸杞子、山茱萸、炙甘草、肉桂、杜仲、制附子
【主治】肾阳不足证。气怯神疲,腹痛腰酸,手足不温,阳痿遗精,大便溏薄,小便频多,舌淡苔薄,脉来虚细者;或阴盛格阳,真寒假热之症。
地黄饮子
【组成】熟干地黄、巴戟天、山茱萸、石斛、肉苁蓉、附子、五味子、官桂、白茯苓、麦门冬、石菖蒲、远志、薄荷、生姜、大枣
【主治】暗痱证。舌强不能言,足废不能用,口干不欲饮,足冷面赤,脉沉细弱。
龟鹿二仙胶
【组成】鹿角、龟板、人参、枸杞子
【主治】真元虚损,精血不足证。全身瘦削,阳痿遗精,两目昏花,腰膝酸软,久不孕育。
七宝美髯丹
【组成】何首乌、白茯苓、怀牛膝、当归、枸杞、菟丝子、补骨脂
【主治】肝肾不足证。须发早白,齿牙动摇,梦遗滑精,腰膝酸软,肾虚不育等症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安神剂
朱砂安神丸
【组成】朱砂、黄连、炙甘草、生地黄、当归
【主治】心火偏亢,阴血不足。心烦神乱,失眠,多梦,怔忡,惊悸,甚则欲吐不果,胸中自觉懊恼,舌尖红,脉细数。
磁朱丸
【组成】磁石、朱砂、神曲、蜂蜜
【主治】心肾不交证。心悸失眠,耳鸣耳聋,视物昏花。亦治癫痫。
交泰丸
【组成】黄连、肉桂心
【主治】心肾不交证。失眠,伴心烦多梦,心悸怔忡,盗汗遗精,下肢不温,白天困倦,舌红无苔,脉虚数。
酸枣仁汤
【组成】酸枣仁、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川芎
【主治】肝血不足,虚热内扰证。虚烦失眠,心悸不安,头目眩晕,咽干口燥,舌红,脉弦细。
天王补心丹
【组成】人参、茯苓、玄参、丹参、桔梗、远志、当归、五味子、麦门冬、天门冬、柏子仁、酸枣仁、生地黄
【主治】阴虚血少,神志不安证。心悸怔忡,虚烦失眠,神疲健忘,或梦遗,手足心热,口舌生疮,大便干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珍球母丸
【组成】珍珠母、当归、熟地、人参、酸枣仁、柏子仁、犀角、茯神、沉香、龙齿、辰砂、金银花、薄荷
【主治】阴血不足,肝阳偏亢。神志不宁,入夜少寐,时而惊悸,头目眩晕,脉细弦等。
甘麦大枣汤
【组成】甘草、小麦、大枣
【主治】脏躁。精神恍惚,常悲伤欲哭,不能自主,心中烦乱,睡眠不安,甚则言行失常,呵欠频作,舌红苔少,脉细略数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开窍剂
安宫牛黄丸
【组成】牛黄、郁金、犀角、黄连、朱砂、冰片、麝香、珍珠、山栀、雄黄、黄芩、金箔衣
【主治】邪热内陷心包证。高热烦躁,神昏谵语,口干舌燥,舌謇肢厥,舌红或绛,脉数有力。亦治中风昏迷,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。
紫雪
【组成】黄金、寒水石、石膏、磁石、滑石、玄参、羚羊角、犀角、升麻、沉香、丁香、青木香、炙甘草、朴硝、硝石、麝香、朱砂
【主治】温热病,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。高热烦躁,神昏谵语,痉厥,口渴唇焦,尿赤便闭,舌质红绛,苔黄燥,脉数有力或弦数;以及小儿热盛惊厥。
至宝丹
【组成】生乌犀、生玳瑁、琥珀、朱砂、雄黄、牛黄、龙脑、麝香、安息香、金银箔
【主治】痰热内闭心包证。神昏谵语,身热烦躁,痰盛气粗,舌绛苔黄垢腻,脉滑数。亦治中风、中暑、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。
紫金锭
【组成】山慈菇、红大戟、千金子霜、五倍子、麝香、雄黄、朱砂
【主治】暑令时疫。脘腹胀闷疼痛,恶心呕吐,泄泻,痢疾,舌润,苔厚腻或浊腻,以及痰厥。外敷治疗疔疮肿毒,虫蛇损伤,无名肿毒,以及痄腮、丹毒、喉风等。
苏合香丸
【组成】白术、麝香、诃梨勒皮、香附子、沉香、青木香、丁子香、安息香、白檀香、荜茇、犀角、薰陆香、苏合香、龙脑香、朱砂
【主治】寒闭证。突然昏倒,牙关紧闭,不省人事,苔白,脉迟。亦治心腹卒痛,甚则昏厥,中风、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疠之气等属寒凝气滞之闭证者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固涩剂
桑螵蛸散
【组成】桑螵蛸、远志、菖蒲、龙骨、人参、茯神、当归、龟甲
【主治】心肾两虚证。小便频数,或尿如米泔色,或遗尿,或遗精,心神恍惚,健忘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
金锁固精丸
【组成】沙苑蒺藜、芡实、莲须、龙骨、牡蛎、盐、莲粉
【主治】肾虚不固之遗精。遗精滑泄,神疲乏力,腰痛耳鸣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
缩泉丸
【组成】乌药、益智仁、山药
【主治】膀胱虚寒证。下元虚冷,小便频数,及小儿遗尿,小腹怕冷,舌淡,脉沉弱。
固冲汤
【组成】白术、生黄芪、煅龙骨、煅牡蛎、山萸肉、生杭芍、海螵蛸、茜草、棕边炭、五倍子
【主治】脾肾亏虚,冲脉不固证。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,或漏下不止,色淡质稀,头晕肢冷,心悸气短,神疲乏力,腰膝酸软,舌淡,脉微弱。
固经丸
【组成】黄苓、白芍、龟板、黄柏、椿树根皮、香附
【主治】阴虚血热之崩漏。月经过多,或崩中漏下,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,手足心热,腰膝酸软,舌红,脉弦数。
易黄汤
【组成】山药、芡实、黄柏、车前子、白果
【主治】肾虛湿热带下证。带下粘稠量多,色黄如浓茶汁,其气腥秽,舌红,苔黄腻者。
清带汤
【组成】生山药、生龙骨、生牡蛎、海螵蛸、茜草
【主治】脾虛带下赤白,清稀量多,连绵不断,腰酸体乏,舌淡苔白,脉细缓而沉者。
牡蛎散
【组成】黄芪、麻黄根、牡蛎(三药等分)、小麦
【主治】体虚自汗、盗汗证。常自汗出,夜卧更甚,心悸惊惕,短气烦倦,舌淡红,脉细弱。
九仙散
【组成】人参、款冬花、桑白皮、桔梗、五味子、阿胶、鸟梅、贝母、罂粟壳
【主治】久咳伤肺,气阴两伤证。久咳不已,咳甚则气喘自汗,痰少而黏,脉虚数。
真人养脏汤
【组成】人参、当归、白术、肉豆蔻、肉桂、炙甘草、白芍药、木香、诃子、罂粟壳
【主治】久泻久痢,脾肾虚寒证。泻痢无度,滑脱不禁,甚至脱肛坠下,脐腹疼痛,喜温喜按,倦怠食少,舌淡苔白,脉迟细。
四神丸
【组成】肉豆蔻、补骨脂、五味子、吴茱萸、大枣、生姜
【主治】脾肾阳虚之肾泄证。五更泄泻,不思饮食,食不消化,或久泻不愈,腹痛喜温,腰酸肢冷,神疲乏力,舌淡,苔薄白,脉沉迟无力。
图片
方剂学各论——理气剂
柴胡疏肝散
【组成】柴胡、陈皮、川芎、香附、枳壳、芍药、炙甘草
【主治】肝气郁滞证。胁肋疼痛,胸闷喜太息,情志抑郁易怒,或嗳气,脘腹胀满,脉弦。
半夏厚朴汤
【组成】半夏、厚朴、茯苓、生姜、苏叶
【主治】梅核气。咽中如有物阻,咯吐不出,吞咽不下,胸膈满闷,或咳或呕,舌苔白润或白滑,脉弦缓或弦滑。
枳实薤白桂枝汤
【组成】枳实、厚朴、薤白、桂枝、瓜蒌
【主治】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。胸满而痛,甚或胸痛彻背,喘息咳唾,短气,气从胁下冲逆,上攻下心胸,舌苔白腻。脉沉弦或紧。
瓜蒌薤白白酒汤
【组成】瓜蒌实、薤白、白酒
【主治】胸阳不振,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,胸部满痛,甚至胸痛彻背,喘息咳唾,短气,舌苔白腻,脉沉弦或紧。
天台乌药散
【组成】天台乌药、木香、小茴香、高良姜、槟榔、川楝子、巴豆、青皮
【主治】肝经寒凝气滞证。小肠疝气,少腹引睾丸而痛,偏坠肿胀,或少腹疼痛,苔白,脉沉弦。亦治妇女痛经、瘕聚。
暖肝煎
【组成】当归、构杞子、小茴香、肉桂、乌药、沉香、茯苓、生姜【主冶】肝肾不足,寒滞肝脉证。睾丸冷痛,或小腹疼痛,疝气痛,畏寒喜暖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越鞠丸【组成】香附、川芎、苍术、栀子、神曲【主治】六郁证,胸膈痞闷,脘腹胀痛,嗳腐吞酸,恶心呕吐,饮食不消。金铃子【组成】金铃子、玄胡
【主治】肝郁化火证。胸膈胁肋诸痛,时发时止,口苦,或痛经,或疝气痛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厚朴温中汤
【组成】厚朴、陈皮、炙甘草、茯苓、草豆蔻仁、木香、干姜、生姜
【主治】脾胃寒湿气滞证。脘腹胀满或疼痛,不思饮食,四肢倦怠,舌苔白腻,脉沉弦。
加味乌药汤
【组成】乌药、砂仁、木香、延胡索、香附、甘草、生姜
【主治】肝郁气滞之痛经。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,少腹胀痛,胀甚于痛,或连胸胁、乳房胀痛,舌淡,苔薄白,脉弦紧。
橘核丸
【组成】橘核、海藻、昆布、海带、川楝子、桃仁、厚朴、木通、枳实、延胡索、桂心、木香
【主治】㿗疝(寒湿疝气)。睾丸肿胀偏坠,或坚硬如石,或痛引脐腹,甚则阴囊肿大,轻者时出黄水,重者成痈溃烂。
枳实消痞丸
【组成】干姜、炙甘草、麦芽曲、白茯苓、白术、半夏曲、人参、厚朴、枳实、黄连
【主治】脾虚气滞,寒热互结证。心下痞满,不欲饮食,倦怠乏力,大便不畅,苔腻而微黄。
苏子降气汤
【组成】紫苏子、半夏、当归、甘草、前胡、厚朴、肉桂、苏叶、生姜(一方有陈皮)、大枣
【主治】上实下虚喘咳证。咳喘痰多,胸膈满闷,喘咳短气,呼多吸少,或腰疼脚弱,肢体倦怠,或肢体浮肿,舌苔白滑或白腻,脉弦滑。
定喘汤
【组成】白果、麻黄、苏子、甘草、款冬花、杏仁、桑白皮、黄苓、半夏
【主治】风寒外束,痰热内蕴证。咳喘痰多气急,质稠色黄,或微恶风寒,舌苔黄腻,脉滑数者。
旋覆代赭汤
【组成】旋覆花、人参、代赭石、炙甘草、半夏、大枣
【主治】胃虚痰阻气逆证。胃脘痞闷或胀满,按之不痛,频频嗳气,或见纳差、呃逆、恶心、甚或呕吐,舌苔白腻,脉缓或滑。
橘皮竹茹汤
【组成】橘皮、竹茹、大枣、生姜、甘草、人参
【主治】胃虚有热之呃逆。呃逆或干呕,虚烦少气,口干,舌红嫩,脉虚数。
四磨汤
【组成】人参、槟榔、沉香、天台乌药
【主治】七情所伤,肝气郁结。胸膈烦闷,上气喘急,心下痞满,不思饮食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